一、政策密集出臺 力挺民營經濟
最近一周,中央及部委密集發聲傳遞力挺民營經濟的信號,一系列扶持政策也陸續出臺。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緩解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
10月17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強調,必須進一步深化研究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把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作為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的三角形支撐框架之一,并圍繞解決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
10月22日,央行出臺了增加小微和民營企業資金供給的配套政策,比如,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此外,一行兩會和地方政府近期開始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進行疏導管理,國有銀行和國企通過融資、重組等形式幫助出現資金困難的民企渡難關。
“這些政策的快速出臺向市場發出了明確的政策信號。”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預計未來圍繞維持市場穩定、改善市場預期和提升市場融資功能,將出臺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將得到持續性改善。
二、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政策 有望很快出臺
有權威人士透露,未來政策重點將體現在加快推進增值稅三檔變兩檔的調整,加大
出口退稅力度,降低企業非稅負擔等方面。“相關部門正在研究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
此前財政部曾透露,預計今年全年減稅降費將達1.3萬億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外國財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成威說,“明年將會實行更大力度的減稅,預期明年比今年的力度更大。”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除了貨幣信貸政策,更多采用結構性減稅和財政補貼,以及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多管齊下來幫助民企融資的效果會更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密集赴廣東、重慶、湖北等地調研民營企業和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情況。
預計國家發展改革委接下來或有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出臺。據記者了解,目前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推廣有關地方建立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做法,鼓勵地方設立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基金,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民營企業。
三、我國將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實施降費獎補
為了支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小微企業,進一步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水平,我國將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實施降費獎補。
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聯合發布的《關于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實施降費獎補政策的通知》,中央財政在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資金30億元,采用獎補結合的方式,對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政策性引導較強的地方進行獎補。2018年,對全國37個地方(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安排獎補資金。2019年和2020年,對符合一定條件的省份予以獎補。
通知明確,中央財政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地方進行獎補。獎補資金切塊下達到省級財政部門,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重點支持政策引導性較強、效果較好的擔保機構,特別是對直接服務小微企業且取費較低的擔保機構加大獎補力度。
通知要求,要通過直接補助、績效獎勵、代償補償等方式,促進政策引導性擔保機構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特別是單戶貸款1000萬元及以下的擔保業務、首貸擔保和中長期貸款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
各省份財政部門會同同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對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情況和執行效果按年度開展績效評價;工業和信息化部進行動態監測和業務指導,并視工作進展情況組織績效再評價。